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简介
1.目标定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且发展势头迅猛。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了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社会生活质量而建立的一种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社会将需要更多的社会保障方面优秀人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倡导“社鸣继贤,保世为民”。
本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社会保障学、公共管理学、应用统计学、薪酬管理、社会保险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公共政策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等课程。学习者一方面需要掌握文、史、哲、艺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运用社会科学学科研究范式去观察和解释社会现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去处理管理情境中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了解社会保障领域的基本研究范式,灵活运用社会调查方法,从事绩效管理和公共管理科学研究,具有社会保障方面的专业素养、社保基金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技能。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毕业生升学方向主要是公共管理类(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教育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政治学类(政治学理论专业、国际政治专业、公共政策与治理专业)、经济学类(应用经济学、企业管理等)以及社会学等。另外,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到医疗保障部门、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单位就业或创业。
2.历史发展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于201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属于公共管理类学科范畴。我校公共管理系是全国农林院校公共管理类人才重要培养单位之一,具有较为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较强的办学实力。公共管理学科在 不断发展壮大,系学校“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建设学科之一。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名,其中教授、副教授8名。授课教师来自五湖四海、学缘多样化、水平较高。上海软科(ARWU)中国最好专业排名显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全国排名第55名,社会影响力较强且发展势头良好。
3.特色优势
本专业学科在养老服务与乡村振兴、地方治理与制度创新、共同富裕与社会建设等方面形成具有竞争优势和显著特色的科研团队及科研成果。增进民生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舞台和空间。
本专业学科研究内容与健康中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高度契合。本专业学科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0项;《加强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的若干建议》《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石泉探索与启示》等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中央领导人、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等主要领导人的重要批示,并被政府部门在相关实际工作予以采纳;与陕西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和健康委员会、西安市高陵区、杨凌示范区医保局等政府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对公共政策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应。本专业教授近年来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累计7项。
本专业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本专业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等单位具有紧密的科学研究、社会调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的学生注重其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在校本科生曾获得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三等奖、陕西省“挑战杯”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等学科竞赛荣誉。支持和鼓励在读本科生树立“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理念,秉持“阅读经典、躬耕实践”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并创办有《耕读汇》;培养学习者“顶天立地、为民造福”的意识和能力。本科毕业生主要到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基层公共部门就业或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