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十二年时间 铸就教书育人典范
耕耘奉献:张红——最具影响力的“三育人”代表
耕耘奉献:张红——最具影响力的“三育人”代表
1998年以来,张红老师面向本科生主讲《农村社会学》,为研究生讲授《农村社会学研究》,为博士生主讲《乡村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专题》等课程。2019年,《“三农”学堂》上线中国大学慕课,2021年,《“三农”学堂》上线“学习强国”平台,形成“线下+线上”教学模式,2023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传道授业解惑 实现教书育人
32年的从教经历正好与中国农村巨变的时代背景相契合,从取消农业税、美丽乡村建设,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再到农业强国、和美乡村等,这些主题折射出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巨变。
讲台虽小,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农村社会学的教师,培养更多的学生“知农爱农”,让更多的学生投身“强农兴农”,是我的责任和目标。怎样将国家宏观层面的社会政策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连接以便于理解?基于课程目标,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建立教材知识导图,从中提炼教学主题,搭建立体化的教学内容框架。授课过程中体现社会科学的教学特点,形成“研究导向型教学”,通过“设计”递进式问题,将讨论的重点引向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学生作为主体深度参与研讨,生发出反省性思维,进而“转识成智”,实现教书育人目标。
研学相长 助力科研育人
从实求知,知行合一。在教育教学中,一方面,鼓励学生申报各类创新创业项目
和案例大赛。历经“确立主题、方案设计、调查实施、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报告撰写”环节,教师在其间扮演启发者和引导者角色,学生通过眼所见,心所思,笔所行,在调查中切实体悟中国社会的巨变以及变革中的国家之治。基于调研资料的梳理和分析,实现从“经验”上升到“研究”的科研育人目标。另一方面,吸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以“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破解问题贯穿学术研究全过程。学生从实践中获得体验式学习,有效地提高了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指导学生主持国家及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1项;获“第十五届中国社会工作大学生论坛暨第八届研究生论坛”三等奖1项;
获校级优秀及“百篇优秀”本科毕业论文4篇,优秀学位硕士论文5篇;创新创业论坛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在CSSCI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学生参与案例著作编写10人。
成长为本 践行实践育人
张红老师从1998年开始主讲《农村社会学》课程,这二十多年的时间正是中国“三农”发生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教导学生成为这个巨变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反思者和建构者。一方面,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田野,切实感受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观念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同时,成长为本也涵盖思政元素的潜移默化。在实践育人的同时,将专业实践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用国情、民情、农情来教导学生,在田野课堂中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实地调研不仅是知民情、解民忧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另一方面,张红老师乐于担任学生课外实践和社团活动的指导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树人”,培养学生树立理想信念,书写美好人生。
指导的学生担任陕西省学生联合会驻会执行主席2人,在贫困县挂职科技副镇长4人,贫困县支教3人;指导学生获首届和第二届“全国MSW研究生案例大赛”三等奖2项,百强案例1项;获第一届西北地区案例大赛三等奖1项。毕业生孙兰兰说:“得益于张红老师的指导,我现在也从事与社会学相关的行业,看到了专业的发展前景和独一无二的社会价值。祝母校越来越好”!
终审:常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