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功 深耕育人“责任田”
耕耘奉献:侯东丽——最具影响力的“三育人”代表
耕耘奉献:侯东丽——最具影响力的“三育人”代表
侯东丽同志自2002年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先后担任学生辅导员、团委书记、学工秘书、党政综合办主任等职,2018年11月至今担任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全面负责学院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就业等工作。二十二年来,该同志一直扎根在学生教育与管理一线,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秉承“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理念,将火热的青春和满腔的热情倾注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事业中。
理论是解决工作难题的“金钥匙”
该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初心;注重理论学习,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改进作风狠抓落实的实践能力,能够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主动将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强化服务意识与学生工作相结合,爱岗敬业,热心为师生服务、为学院的管理服务。该同志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凝练工作成果,注重将育人规律探索和教育理论研究作为促进工作螺旋式上升的重要抓手;曾主持陕西高校辅导员研究课题1项、主持或参与校级研究项目7项,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5篇,并于2023年晋升高级职称。
团队是实现工作稳进的“助推器”
该同志坚持民主集中制,团结带领学工队伍,细化分工、明确职责,定期召开例会,加强沟通交流和支持配合;持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学工干部队伍,加强班主任选聘和考核,切实发挥班主任的协同育人作用;鼓励支持辅导员参加校内外素质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研究能力与职业素养;加强对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建设的指导,严格规范学生会组织、社团的建设与管理;深入推进党建带团建、班团一体化,夯实学生基层团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坚持高标准选拔学生干部,加强学生干部教育培训。近年来,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理论水平、干事能力不断提升:团队成员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研究项目40余项,发表理论文章20余篇,10余人次获得省部级奖项,3人获批校级优秀辅导员,20余人次获评校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创新是推动工作发展的“源动力”
面对新时代高校青年群体结构和需求多元化发展趋势,高校学生工作如何充分发挥优势,助力思政教育提质增效这一现实问题。该同志坚持以党建为龙头,以提升思政育人实效为目标,创新提出“健全1套工作机制、搭建3个实践平台、打造1个党建品牌”的“131”育人模式。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该模式在工作体系构建、平台载体拓展、育人品牌打造已取得实效并且特色突出。一是形成了党建带团建的育人工作模式,实现了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有机结合;二是构建了“基层党建+思政育人”体系,为高校基层党建作用发挥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样板;三是提供了“专业特色+思想引领”的新范式,为一院一品、百花齐放的 创建提供了创新思路。
实践是检验工作成果的“试金石”
该同志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深入推进“131”育人模式,相关实践探索在校内外产生了引领示范作用,有效地助推院校学生工作提质增效。学院党委获批陕西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学院团委获批陕西省第一批高校“团建标杆院系”,并双双顺利通过创建评估,成为我校第一个“双标杆院系”;学院学生工作连续4年获校级先进集体,学院团委连续9年获五四红旗团委;1个团支部荣获“全国活力团支部”,多个团支部获“省级活力团支部”。开展的系列活动被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央视频移动网等十余家中省以上媒体报道;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在共青团中央等刊发作品,多项原创网络文化作品获省级表彰。培养学生先锋模范作用凸显,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近年来,近百余名学子毕业后主动投身西部、服务基层,90余人次参加学校研究生助力团、田园使者,为乡村振兴贡献人文力量,13名学生应征入伍,各项人数比例均位于学校前列。
终审:常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