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在身边】我院2013届优秀毕业生黄菊专访
大学毕业时,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人生选择,或读研,或留学,或就业。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式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我院社会学专业2013届毕业生黄菊,却轻松通过了建设银行广西分行的笔试及面试、拿到了伊利集团等多家企业的offer,坚定而成功地走上了就业的道路。希望她出色的经历,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对未来做出抉择。
就业与择业不矛盾
比起很多毕业后游走在职业生活边缘的待业大学生,黄菊的就业道路是顺利的。她没有盲目参加过多的招聘会,在挑选就业单位时,凭借自己的独到的眼光,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单位。曾有多家企业向她伸出橄榄枝,她却因为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企业提供的那些工作而都没有动心。当听说家乡重新成立的建设银行招聘第一批员工时,她看到了其中的发展空间,果断应聘后,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尽管与专业不太对口,并且要从柜员干起。但她认为只要以后自己坚持不断地学习,就没什么不可以。对于应该先就业还是先择业的问题,黄菊认为,在没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时,应当选择先就业, “要是‘高不成低不就’地坐着观望,你怎么知道哪个适合你呢?即使以后要跳槽,也是比其他应聘者多一份工作经验啊。”
实践经验是职场的敲门砖
“我觉得确定就业的话首先学会做人比较重要,为人处事不是只读书就能学到的。得多接触社会才行。”黄菊称,自己在校园接触社会的方法就是做兼职,她为一位食堂阿姨的孩子辅导功课,收费极低,做家教的初衷只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没想到因为受孩子欢迎,一教就是两年。谈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她说:“一个人的实际能力最重要,用人单位不会因为你有多少奖状而录用你。良好的口才和应变能力是面试中重要的筹码。”采访中,她还反复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永远不可能独立存在于社会,不可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要因为忙碌的工作或学习而打断了人际交往。好的人际关系无疑是你不断前进的助推器。”回想自己的大学生活,黄菊坦言,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参加公益活动,为此,她建议同学们应加入类似青年志愿者协会这样的组织,以增加自己的社交经验。
坚持自己的坚持
面对现在的考研热,黄菊显得很坚定。当被问到为什么没想过考研时,她分析说:“现在真正为了钻研学术深造而考研的学生少之又少,更多的人为的是来自就业和家人的压力或盲目的学历崇拜。”黄菊说自己不是一个太在乎别人评价的人,倘若带着功利的目的而选择读研,也许最后的结果反倒会让自己失望。黄菊与其他求职同学的不同还体现在她没有拿着五花八门的证去求职,“我不会因为没有那么多的证而底气不足,大部分证对求职是不起作用的,泛而不精不会使招聘者对你增加好感,他们需要的是‘有能力的员工’而不是‘有证书的员工’。”她如是说。
想到即将毕业离开校园,黄菊最舍不得的是学校举办的百场素质教育报告会。她说,这些报告会给自己增添了不少精神财富,特别是有关职场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对就业非常有用。她还建议同学们可以选修“职业素养提升”的选修课,以补充内涵。“我们身处985、211的重点高校,这对求职非常有利,所以在学习上也不能放松,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黄菊主张应尽早为自己定好职业目标,认真规划大学生活,强化学习和训练有用的技能,多参加社会实践。最后,她真切地希望同学们能定下合理的目标、摆正自己的心态、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