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法学实证研究集中培训的通知
实证研究已经成为社会科学领域最被广泛接受、最流行、最常见的研究类型。随着实证研究越来越被国内社科领域的学者重视,相关研究文献发表数量也在不断攀升,社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期刊对实证研究的偏好也十分显著。为帮助学院法学师生及法律科研工作者更加精准地阐述学术观点,进而提升科研水平和质量,促进法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从而进一步推动法律学科的发展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我院未来农业法治研究团队组织承办本次法学实证研究集中培训,现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
2024年7月15日-8月2日(工作日)
二、培训方式
线上直播授课(根据人数会议室待定)
三、培训对象
未来农业法治研究团队成员、有意愿的法律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学院非法学专业感兴趣的师生。(课程费用由未来农业法治研究团队承担)。
四、课程安排
五、相关要求
1.请有意愿的师生于6月15日之前填写并提交报名表(见附件),学生报名表纸质版交给李浩宇同学(手机号码15733906938);教师纸版报名表交给刘佳琪博士(17519416595)。同时请报名人员6月15日之前将电子版报名表发邮箱:liupeng2008@nwafu.edu.cn.
2.报名人员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原则上应当坚持参加每场次培训,并认真听课。
六、师资阵容简介
主讲人:
熊谋林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光华法学》执行主编,华人犯罪学会终身会员、亚洲犯罪学会大会主席团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理事、中国犯罪学会理事、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理事等,研究范围涉及规范刑法学、比较法、犯罪学、刑事司法、法律史学领域,擅长实证(定量)分析,主要研究青少年违法、死刑、罚金(赎刑)、量刑公正、司法错误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罚金刑在现代刑罚体系中的地位(2013)”,司法部课题“预防与纠错:全球刑事错罪对中国司法的启示(2013)”,教育部课题“中华赎刑原论”。已在《中国社会科学》《清华法学》《政法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中外法学》《法学》,Psychology, Law and Crime,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European Journal on Criminal Policy and Research,Feminst Criminology,As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等中外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并有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
于晓虹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长聘副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王安博士后,兼任哈佛大学政府学系客座讲师、《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编辑、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法学分会执行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会议 法政治学分论坛、“比较视野中的法律、法院与法官”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召集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司法政治、法律实证研究以及司法大数据研究;长期致力于观察中国司法改革进程,法律、法院和法官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大环境的互动,在清华大学持续开设“大数据时代的司法与政治”“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司法政治”等课程,相关研究工作为Journal of Empirical Legal Studies、China Quarterly、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Policy、开放时代》《政治学研究》《清华法学》《中国法律评论》《现代法学》和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或出版物接受或出版。
刘璐 复旦大学法学院候任青年副研究员,剑桥大学犯罪学博士,兼具犯罪学与法学学术训练背景,熟练使用定量与定性实证分析方法。主要研究领域为极端主义暴力成因、警察制度与武力使用、暴力冲突事件的升级与缓和轨迹。研究成果多次报告于相关领域重要国际会议,并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多本犯罪学、法学、政治学等相关领域SSCI期刊(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Policing: A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Crime and Justice)。
夏一巍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澳门大学社会学博士,兼任亚洲药物滥用研究学会(理事),亚洲犯罪学学会(终身会员),华人犯罪学会(终身会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定量研究方法、犯罪学与刑事司法、物质滥用以及社会人口学。研究成果发表于 Justice Quarterly,Chil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Crime & Delinquency,Deviant Behavior,Sociological Methods & Research,Stata Journal,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China Review等国内外权威期刊。担任20余本SSCI/SCI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荀晓雅 深圳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剑桥大学犯罪学博士,曾于剑桥大学攻读犯罪学硕士、南京大学攻读心理学本科。荀晓雅老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数据分析、实验设计和用循证方法验证因果关系,对青少年犯罪,特别是发展心理学与青少年犯罪的跨学科领域尤为感兴趣,擅长纵贯研究执行与分析,目前已完成对588名14-16岁青少年的跟踪调研,探讨发展过程中个人特质,环境及其相互作用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彭雅丽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曾于牛津大学攻读犯罪学硕士、芝加哥大学攻读法学硕士、清华大学攻读法学学士与工商管理第二学士,兼任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等刊物匿名审稿人;罗德中国推广事务官(Rhodes Scholarship Outreach Fellow for China)。曾获罗德奖学金、牛津—苏世民—中国研究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主要研究方向为,犯罪学、量刑论、实证研究、定量分析,研究成果发表于The China Review、《法学研究》《刑事法评论》等期刊或出版物。
吴雨豪 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犯罪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刑法学博士,研究领域主要聚焦于用定量研究的实证方法分析刑事司法领域的决策行为,研究成果发表于《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学家》等中文核心期刊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riminology等英文SSCI期刊。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
Nicolas Lassi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研究员,美国北达科达大学犯罪学博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法学硕士学位,有超过 15 年的丰富的从事大学教学工作经验,已发表20多篇文章,大部分发表在著名的SSCI和ESCI期刊上,其中包括SSCI期刊论文十余篇,涵盖与法律、公共卫生和公共政策相关的学科,在《人格杂志》《国际发展杂志》《医疗保健》和《食品和药物法杂志》上发表论文。
特邀嘉宾:
白建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曾任北大实证法务研究所主任,研究领域为法律实证分析方法、犯罪学、刑法学、金融犯罪。在北京大学开设“犯罪通论”“法律实证分析”“犯罪学”“刑法分论”“金融犯罪”等课程,2020年获北京大学教学成就奖。著有《法律实证研究方法》《关系犯罪学》等多部专著。学术上倡导实证研究方法在法学领域中的推广与应用;热衷刑法、犯罪学、金融法及相关学科间的跨学科研究。
江溯 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实证法务研究所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刑事法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中心副主任、《刑事法评论》主编、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犯罪学会信息犯罪防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网络与信息法学会理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律英文译审专家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络犯罪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整体刑法学杂志》(ZStW)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访问学者,德国马普刑法研究所、慕尼黑大学、维尔茨堡大学、哈勒大学等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教义学、刑法实证研究、比较刑法学、网络刑法学与数据法学。
终审:杨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