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化学与药学院高锦明教授团队从野生圆形灵芝(Ganodermaorbiforme)子实体中发现了两个高度氧化的新骨架类型三萜分子。该研究以“Ganorbifates A and B from Ganoderma orbiforme, Determined by DFT Calculations of NMR data and ECD spectra.”为题在线发表于“双一流”和自然指数期刊《ChemicalCommunications》(2020, DOI: 10.1039/d0cc04679)上。我院青年教师尹霞副教授及留学生梅良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高锦明教授与比萨大学的GennaroPescitelli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灵芝属于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是一种木腐菌,全世界300余种,在亚洲许多国家作为名贵药材在使用。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人民把灵芝作为滋补强壮,扶正培本的珍品。《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灵芝性平,味苦,无毒。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不忘,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研究团队近年来一直在从事抗神经退行性疾病小分子化合物的发现及研究工作,对多种灵芝子实体进行相关研究,其中从越南采集的圆形灵芝中发现两个新骨架类型的27-降羊毛甾烷三萜分子GanorbifatesA(1)和B(2)(见下图),分别具有6/6/6/5/5及6/4/6/5/8/5复杂多环骨架和多个手性碳。这两个分子因为具有柔性长侧链而无法获得晶体。因此,其绝对立体结构的确定极具挑战。该类三萜分子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圆二色谱以及核磁共振谱等复杂计算确定,并对其可能的生源途径进行推测。体外BV-2细胞活性测试表明,这两个三萜具有抗神经炎活性。该研究极大丰富了灵芝三萜多谢产物结构多样性及生物合成多样性,也为灵芝“增智,不忘”功能成分深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该研究由化学与药学院和意大利比萨大学合作完成,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874158, 81502938, 21572182)、“双一流”建设专项基金及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费(2452019185, 2452016094)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0CC0467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