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科研新进展】(63)资源环境学院贾汉忠教授在环境持久性自由基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资环学院贾汉忠教授先后在环境类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高水平论文各1篇。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nvironmental Persistent Free Radicals, EPFRs)是近十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它与传统认识的活性自由基相比,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稳定性,自然环境中可存在数分钟到数月,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生物体的暴露水平,可诱发生物系统的氧化应激反应,引起细胞和机体损伤,引发人体肺部和心血管疾病,被认为是一类新型的环境风险物质。目前关于环境介质中EPFRs的存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引起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重视。

  在《Water Research》发表的论文题为“Long-term phototransformation of microplastics under simulated sunlight irradiation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Role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资环学院博士研究生祝可成为论文第一作者,贾汉忠教授和祝凌燕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我校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文章重点分析了光老化聚苯乙烯微塑料上EPFRs和ROS形成的种类、演变趋势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光老化的微塑料表面和混合液中均发现了ROS的产生,主要有O2•−、•OH、H2O2和O21,且它们的浓度均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其中O2•−、•OH和H2O2的产生与PS上形成的EPFRs有重要的关系,而O21的产生与老化后PS微塑料伤形成的羰基官能团有关。该部分的工作为探讨微塑料环境行为及评价EPFRs污染特征和环境风险提供新的证据。

  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了题为“Cytotoxic Free Radicals on Air-Borne Soot Particles Generated by Burning Wood or Low-Maturity Coals”的封面文章。资环学院贾汉忠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我校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文章重点针对生活源碳基颗粒物中EPFRs的稳定性、反应活性及其生物毒性进行系统研究。基于颗粒物上EPFRs的丰度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过程,系统探讨了EPFRs类型与其反应活性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EPFRs提供电子,活化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的能力及其对人体细胞的毒性。这些发现对认识环境中EPFRs的形成过程、反应活性、及归趋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为生活源碳颗粒污染控制提供政策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

  论文一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3135420301007

  论文二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9b06395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