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科研和创新规模和水平正在迅速追赶欧盟、并对美国、日本的科研优势地位构成严峻挑战。
欧盟委员会2月1日发布报告说,中国和巴西的科研与创新水平正在迅速赶上欧盟,这主要表现在专利注册数量、公共科研支出和尖端科技的学术研究等方面。
欧洲科技商业创新委员会发言人理查德・赫德森说,中国与巴西的创新进展主要是研发投入的巨幅增加。他说“中国每年研发开支的增长率大约是20%,这是惊人的增长率,比已经相当快的经济增长率还高。”
受此影响,中国的科研生产规模逐渐扩大。联合国贸发会议2月2日报告说,中国内地和香港生产的手机、个人电脑、数字电视等高科技信息通信产品的出口额2009年达到4980亿元,是美国的4倍多。
美国企业与中国展开技术大角力
一场巨大的战役正在美国企业和中国之前展开。这场战役在奥巴马总统上周的国情咨文中得到了反映,而且注定将主宰今后几年中的两国关系。
竞争所围绕的主题:创新。
中国官员一直在推出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规章制度和国家采购项目,其目的是在2020年前使中国成为一个全球技术强国。这些新举措的内容包括对民族工业的大量投资、偏袒中国企业的专利法以及要求希望在中国销售产品的外国企业必须向中国转移技术的规定等。
一家在中国有业务的美国技术企业的高管说:“这是一个巨大而长远的战略问题,对美国企业来说,这不只是暂时的危机,这是真正的危机。”
在创新的竞争中,中国正在长期打算��而且志存高远,中国的目标并不只是对外国技术修修补补,而是打算最终取代外国技术。
让千名人才发挥所长
为了应对越来越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国和印度带来的挑战,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周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呼吁全美的创新能量再度觉醒,政府也会有针对性地注入新的资金给予支持。
按中国的想法,知识领域的进步是一个渐近的过程,需要一波又一波的投资和不断积累的技术,而且最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的时间。
态度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两国在科技与创新领域的出发点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也意味着在如何取得经济增长及技术进步的问题上,两国流行的看法存在着差异,而在这方面中国领导人似乎有着显然更为成熟的理解。
中国没有哪项政策能够比“人才项目专家”更好地体现指导北京当前科技投资做法的精神。如果能够入选,归国人员会获得丰厚的薪酬和一大笔安家补贴,还有充裕的科研基金。
自2008年这项计划启动以来,已有1100多名学者抓住了机会。中国过去也推出过类似的学者招募计划,不过这次的“人才项目专家”是首个在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机构中央组织部指导下的人才招募计划。该计划如此接近权利核心,表明北京目前非常重视人才问题。
曾在西方学习并工作的学者回到中国时,带来的不仅是科学知识,还有管理上的技巧,而这方面的技巧是奠定关键的基础所必需的。“人才项目专家”投资针对的不仅是将要接受中国政府资金的大约2000名学者,还有将要接受这些学者所传授的专业知识及经验的更多的人。
美国能从中学到什么?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但是中国的战略不仅仅是让资金流入过去没有流入的领域。“人才项目专家”承认了这样一点,即如今成功的企业家和科学家真正是全球制造:产自一个地方,在另一个地方组装,然后推向全球市场。
这种制造活动代表着一个简单的事实,即最高效的生产方式很少固定在一地,不要出于嫉妒心理而控制着资源,而是应该与能够让资源产生最大成果的人分享这些资源。在人才问题上也是如此:北京和上海的大学目前还不能培养出项剑桥和芝加哥的大学所培养出的那种学者,但是中国新拥有的财富让它可以在全球市场争夺在剑桥和芝加哥的大学受过教育的人才,从而让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