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博士后网» 新闻中心

博士后风采(七)|刘夫国

发布日期: 2021-07-09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    作者: 

刘夫国,博士,2018年进入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开展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刘学波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化学与营养研究。现为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 Frontiers in Nutrition (IF 6.576)副主编, Journal of Food Quality 学术编辑,中国营养学会、粮油学会、化学会及美国化学会会员。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 Food Hydrocolloids 等食品学科权威期刊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10论文7篇,中科院一区论文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封面论文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教学工作:承担本科生《食品科技英文写作》、《食品化学》及研究生《高级食品化学》等课程。近三年指导本科生发表SCI论文8篇,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培养的本科生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4篇,获得生命科学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10余项。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及特别资助)、陕西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特等资助)等,入选香江学者、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等。

近年来随着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消费者对食品的方便性和营养化更加关注,但高品质食品供应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亟需优化产品结构,研发功能性食品。食品功能因子是开发功能性食品的关键,功能因子的分散性,在食品加工、存储及胃肠环境中的稳定性和高效吸收成为目前食品科学关注的焦点。基于此,刘夫国博士针对如何采用食品级原料构建功能因子递送载体;如何实现食品递送体系各组分的协同增效等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以食品分子间相互作用入手,借助现代谱学手段,结合胶体化学原理和体外消化模型,系统研究了食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功能性递送体系(乳状液、纳米颗粒、乳液凝胶等)的构建与形成机制、不同递送体系提高食品功能因子的生物利用率的构效关系与复合功能因子协同增效机制,研究成果对学科发展及健康食品产业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QQ截图20210709154659.png

Baidu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