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网络新文化 争做时代好青年

作者:文字/艾群轶 图片/晁颖 雷雨轩 来源: 发布日期:2015-11-27 浏览次数: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进步,网络越来越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元的网络文化也日益充实了大众的生活。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去粗取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感受积极进步的网络文化已然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11月24日晚,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郭建东老师给生命学院大一新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团课,为同学们讲述了网络文化与新媒体深层意义。

  文化交融  求同存异

  文化不具有排他性,公众对于文化更趋向于认同和认可。网络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内容和更加通畅广博的传播途径,网络文化因此得以野蛮生长。“比如时髦的网络用语就对现实生活用语文化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郭老师例举了很多同学们耳熟能详的网络语言,引起了在场同学的强烈共鸣。“我使用网络语言好像只是为了赶时髦,还真没认真思考过它对现实生活以及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1505班石同学说。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文化最大的传播者,对网络文化不进行必要的甄别、筛选和独立思考,一味盲目接收的现象着实令人堪忧。网络文化相对于传统文化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流动性,在加速了文化与文化间的碰撞、融合,有利于文化的创造和繁荣。“但文化的发展的过程不是一味的添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繁杂凌乱的信息洪流中,青年学生要有坚定的信念理想,明辨是非,才能不至于迷失方向。”

  文明网络 携手共创

  现代网络文化的飞速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甚至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动力。如今互联网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郭老师从公众舆论的构成让同学们认清所谓的“大众意愿”的实质。“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鱼龙混杂的网络用户不乏‘收入低、年龄低、文化低’的‘三低’人群以及网络水军、公知大V,夹杂着这些人群的所谓‘网民意见’能代表真实的‘公民意见’吗?”郭老师的提问引起了现场同学的反思。生命学院1504班李同学说:“作为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逐渐培养起纵观全局的意识,在网络上占据话语的主导权,引领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打击不良网络公知,树立这个时代的网络新声,创晴朗网络。”大学生既是现实社会、也是网络空间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的网络空间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到网络空间秩序的建立,也关系到高校乃至全社会网络文化的发展,要充分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媒体新声 时代潮流

  网络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与新时代的信息生活,微信、微博、客户端,网络社交“两微一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了青年人的最爱,新媒体冲击传统媒体的潮流不可逆,我们要顺应和掌握这一潮流,助推和弘扬正能量,网络文化的规范管理则成为了我们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公众的盲从于别有用心的幕后推手,并不是自由意志的表达。因此,网络管理要硬气,打击所谓‘大V’,还给网民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微视频,电子期刊,网络论文等等,在这几年之间迅速发展,开启了大众浅阅读时代。追求速度和吸引力的新媒体难免忽略实质内容,“这种社交与获取信息方式有利有弊,要懂得筛选。在重大问题上,我们能够勇敢的站出来发声,引导积极的网络舆论。”郭老师的话启发同学们在通过网络以及其他新兴媒体带来的丰富资讯的同时,学会独立判断和思考。

  在新媒体时代,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网络空间行为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良好网络文化环境的必然要求。此次团课让青年学子们对网络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学会以坚定的理想信仰,筛选、判断和甄别网络信息,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发挥网络文化自由的同时,不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网络文化新时代创造繁荣美好的明天。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