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

中国梦的文化意蕴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1-05

  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界对中国梦的系统性研究不断升温和深化。众多专家学者对中国梦研究的焦点,或侧重于中国梦的提出是基于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或侧重于中国梦的提出是基于社会发展的理论需要。其实,阐释一个更具历史脉络、更具现实需求、更具示范效应的中国梦,不能仅仅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考察,而需要从中国现代化的文化观照和文化阐释的层面进行深刻剖析和理解。

  多年从事文化研究的彭岚嘉以其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关注到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其主编的《中国梦的文化指向》一书,论述的正是中国梦的学理解读与文化阐释问题。这部著作从文化角度深层诠释了中国梦,把中国梦的民族精魂、中国梦的国家形象、中国梦的世界意义、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等抽象问题用浅显生动的语言清晰表述出来,既有理论关切,又有现实关怀,既搭建学理象牙塔,又贴近群众、贴近时代,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该书把中国梦放在古与今、东方与西方的比较视野当中,不但历时性地揭示了中国梦的历史积淀、中国梦的现实际遇、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等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问题,而且共时性地揭示了文化全球化视阈下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民族精魂、中国梦的国家形象、中国梦的世界意义等文化意义和文化途径问题,并在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概括出了中国梦的文化意蕴这一主线,既有理论探索,又有文化气概,在当前众多解读中国梦的著作当中独树一帜,开中国梦的文化专题研究之先河。

  作为在中国梦研究中独辟文化蹊径的理论著作,《中国梦的文化指向》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先进的文化理念和宽阔的文化视野。该书认为,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在经济上获得成功之后,必然要向世界强调其文化独特性和宣示其文化复兴的自信力。近代以来,传统文化复兴始终是与强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统文化复兴正是当代对自身文化建设的反思,也是对当下文化领域出现的乱象的一种补救。复兴不是复古,这是我们主张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时必须坚持的立场和坚守的原则。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而贯穿其中的就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二是善于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在对比中突显中国梦的本真内涵和独特气质。放眼全球,“美国梦”以注重个人财富积累、国家经济增长和独立自主著称于世,“欧洲梦”则以更加关注个人的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和相互依存为显著特征。与上述二者相对照,“中国梦”则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梦,它比“美国梦”更具历史纵深感,它比“欧洲梦”更强调群体和谐幸福,它比西方模式更突出群策群力而彰显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的豪迈气度,追求民族光荣的中国梦注定会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三是熔铸学术性和普及性于一体。论著以文化指向为主线,对“中国梦”的文化理念、历史脉络、现实基础、实现路径、未来图景、世界意义等六个方面的抽象问题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把深奥的学术研究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理论常识,深入浅出的论证过程拉近了重大理论构想与普通读者的心理距离。因此,它既是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也是高质量的大众读物,可作为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重要读本,必将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扩大我国对外文化宣传工作产生积极的助益。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的教化、引领、服务、凝聚等作用。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自省力、创造力不仅为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思想先导和理论支撑,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精神驱动和智力支持。在此方面,《中国梦的文化指向》对中国现实与发展所给予的文化观照和深度思考使这本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而文本写作的“大众范式”也是对重大理论成果普及的一次积极尝试。


编辑:0

终审: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