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全面发展目标 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国武 发布时间:2005-11-02
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其价值观、人生观、心理、思想能力等诸方面,都有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有机统一的纵深发展与完善的历程,现实的社会要求和学校育人功能亦不同程度地影响乃至制约着学生个体身心成长和思想品德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因此,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确立全面发展目标,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一个目标”,抓住“一个核心”
(一)坚持“一个目标”,就是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全面发展教育中,首先,要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德育对智育的发展起着指引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思想政治觉悟越高,就越能自觉地、刻苦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越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同时,智育又是德育的必要条件,只有搞好了智育,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准则,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处理好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关系。体育和德育、智育互相配合,而道德和知识都寄托在身体上,没有身体就没有道德和知识。再次,要处理好美育与德、智、体三育的关系,美育既独立于德智体三育之外,又渗透在德智体三育之中。在德智体各育之中,增加上美育的因素,就会使各育的内容更丰富多彩,从而向更高的程度升华。
(二)抓住“一个核心”,就是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必须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冲破各种艰难险阻,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根本原因就在于她一直有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必须以深厚的科学理论修养作依托,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注重以德育为先,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当然,这是从办学指导思想上说的,不是指工作安排上的孰先孰后。由于德育的内容集中反映了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也是加强智育和增强体育的动力。因而只有加强德育,才能把智育和体育搞好。
二、依靠“三支队伍”,做到“五个统一”
(一)依靠“三支队伍”。一是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解决好他们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真正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二是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培养一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建设高校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学生骨干队伍,这主要包括学生党员和党支部干部、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研究生会干部、班级干部以及社团干部等骨干,这些群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和得力助手。
(二)做到“五个统一”。一是要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既要强化主动性,又要体现整体性。必须全面树立起主动占领、主动渗透和主动服务的意识:“主动占领”就是必须牢牢掌握主动权,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引导和思想保证作用;“主动渗透”就是我们既要坚守阵地、巩固阵地,更要“主动出击”,注意拓展工作领域,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教育双主体间的相互渗透作用;“主动服务”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成才的观念,思想教育要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既释疑解惑,又排忧解难,从以情感人入手,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二是要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必须与时俱进,又要保持内在连续性。要使思想工作与时代脉搏紧紧相扣,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同时,整体建构与培育“四有”新人目标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三是要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关性与导向性的统一。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要求规定的,教育的每一项内容都要与教育的整体目标和近期的目标相吻合,不能不顾教育目标的导向性而随意推行与之无关或相背的教育内容。四是要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与施教对象层次性的统一。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单一的社会组织体系和人际交往方式的打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法运作上必将是一个面向社会的开放式体系,而且是多渠道、多层次的,我们要学会在不同层次上寻找教育目标,对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思想层次的人提出不同要求,并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高校内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高校与家庭、群体、社团、社区交互贯通,政策法规、图书报刊、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等相关领域整体联动,政工干部、专家教授和社会化教育机构的力量互相配合。这不仅有助于消除“盲区”和“空白点”,而且会形成共向合力,实现全方位的引导。五是要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序性和连贯性的内在统一。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及人生观、世界观是按阶段或环节的排列循序反映出来的。每一个阶段或环节上的思想都有别于其他阶段或环节上的思想,既不能前后颠倒,也不会凭空产生,只能次第连续发展。但另一方面,各阶段、各环节上的思想总是关联渗透着的,前阶段或环节上的思想总是或多或少地渗透下阶段或环节上,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中,既要把握思想发展的阶段性,又要把握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坚持教育的阶段性、连贯性按照学生思想纵向发展的层次,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有序性。
三、实现“六化”,创新“十个方法”
(一)实现“六化”。一是要实现决策工作信息化,传统的经验决策正逐步让位给信息化的科学决策,调查研究和信息处理成为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职能,拿信息来决定,靠信息来指导,应该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二是要实现工作观念更新化。要与时俱进,从“以人为本”、“关怀发展”教育理念出发,确立“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主体意识教育”、“育人为本”、和“科学化管理”等工作理念,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三是工作格局多样化。那种标准化、程式化、八股化的老格局,将为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和多样化所取代。学生工作阵地要实现“八个转移”:即学生工作场所从教学区转向生活区;工作内容从教育管理转向服务;工作重点从依靠专职学生工作队伍转向学生自我教育组织;工作手段从原来的面向集体的正面灌输教育转向为面向个体的全面教育;工作的思维方式从封闭性思维转向开放性思维;工作的管理队伍从经验型转向专业型;工作的方法从经验型转向科学型;工作力量从单纯依靠学校工作人员转向社区、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广泛参与。四是要组织活动外延化。要充分启发和利用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依靠学生自我教育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性管理模式。在组织活动的外延化过程中,强调在做好党团组织活动和院(系)、班级组织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形成新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五是要理论成果操作化。要重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框架,加强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途径、规律、进程方法的探索研究,使其理论成果得到认同和接受,并应用到工作中去指导实践,摒弃“空”对“空”的理论研究。六是要学生工作者多能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如何,不仅仅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否具有精湛的常识水平和较高的业务水平,更取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内涵丰富,从工作职责上落实好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三位一体”。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是领导者,“更须注意言传身教的效果”,要真正成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学习的辅导者、心理的疏导者、生活的指导者。
(二)创新“十个方法”。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要根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务新内容,总结历史和现实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切实把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新特点,探索和寻求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符合规律性、富有时效性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一是创新课堂传授的方法,任何一个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讲授的“两课”、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在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角色。一个道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他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一定是最为广泛、深刻、持久的。这就是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为世范”;既要有学术水平,还要有品格、有人格,博学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使他们能自觉地接受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容易滋润当代大学生的心田。二是要创新党团活动的方法,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党组织要抓紧抓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方法把重点放在教育培养上,精心做好入党前后的教育培养工作,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三是要创新第二课堂活动的方法,创新开展第二课堂和 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又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功能。四是要创新社会实践的方法,通过参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军政训练、挂职锻炼各种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对理论知识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使之真正转化为他们的认识和信念。五是要创新熏陶的方法,要力求创设一个具有时代气息、高雅文明的 环境,如:校园的绿化、走廊文化、橱窗画廊、电视广播、社区管理、校园环境卫生、生活设施和条件的改善等,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六是要创新现代科技的方法,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宿舍、进社团”,实现教育载体创新,积极开发创新科技手段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发挥其长处,提高育人实效。七是要创新典型示范的方法,不仅要促进学生在理性认识上的提高,也要促进其在行为上的升华。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设立参照系,行为要建立起坐标杆,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来教育、引导、激励学生,示范人生价值的路标。实践证明,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教育,远比一般的讲道理效果要好得多。八是要创新自我教育的方法,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工作者和工作对象之间建立民主平等亲密友爱的关系,积极引导个体通过体验、思考、自励、自省等自我教育的方式把自我的感受、体验上升为做人的道理,转化为对真善美追求的内在动力。九是要创新寓教于管的方法,高校学生高尚思想道德的培养,良好风气的形成,既要靠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靠科学规范的严格管理。近年来,不少高校把对学生最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日常行为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各个层面的规章制度固定下来,以制度管理为保证,形成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把我们倡导的思想道德原则融于学生管理之中,把自律和他律、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十是要创新齐抓共管的方法,要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校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管理工作和后勤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的整体规划中,融合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高校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挖掘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形成合力,营造氛围,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局面。(作者系西安石油大学)
一、坚持“一个目标”,抓住“一个核心”
(一)坚持“一个目标”,就是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全面发展教育中,首先,要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德育对智育的发展起着指引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思想政治觉悟越高,就越能自觉地、刻苦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越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同时,智育又是德育的必要条件,只有搞好了智育,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准则,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处理好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关系。体育和德育、智育互相配合,而道德和知识都寄托在身体上,没有身体就没有道德和知识。再次,要处理好美育与德、智、体三育的关系,美育既独立于德智体三育之外,又渗透在德智体三育之中。在德智体各育之中,增加上美育的因素,就会使各育的内容更丰富多彩,从而向更高的程度升华。
(二)抓住“一个核心”,就是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必须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冲破各种艰难险阻,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根本原因就在于她一直有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必须以深厚的科学理论修养作依托,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注重以德育为先,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当然,这是从办学指导思想上说的,不是指工作安排上的孰先孰后。由于德育的内容集中反映了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也是加强智育和增强体育的动力。因而只有加强德育,才能把智育和体育搞好。
二、依靠“三支队伍”,做到“五个统一”
(一)依靠“三支队伍”。一是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解决好他们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真正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二是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培养一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建设高校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学生骨干队伍,这主要包括学生党员和党支部干部、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研究生会干部、班级干部以及社团干部等骨干,这些群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和得力助手。
(二)做到“五个统一”。一是要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既要强化主动性,又要体现整体性。必须全面树立起主动占领、主动渗透和主动服务的意识:“主动占领”就是必须牢牢掌握主动权,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引导和思想保证作用;“主动渗透”就是我们既要坚守阵地、巩固阵地,更要“主动出击”,注意拓展工作领域,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教育双主体间的相互渗透作用;“主动服务”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成才的观念,思想教育要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既释疑解惑,又排忧解难,从以情感人入手,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二是要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必须与时俱进,又要保持内在连续性。要使思想工作与时代脉搏紧紧相扣,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同时,整体建构与培育“四有”新人目标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三是要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关性与导向性的统一。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要求规定的,教育的每一项内容都要与教育的整体目标和近期的目标相吻合,不能不顾教育目标的导向性而随意推行与之无关或相背的教育内容。四是要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与施教对象层次性的统一。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单一的社会组织体系和人际交往方式的打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法运作上必将是一个面向社会的开放式体系,而且是多渠道、多层次的,我们要学会在不同层次上寻找教育目标,对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思想层次的人提出不同要求,并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高校内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高校与家庭、群体、社团、社区交互贯通,政策法规、图书报刊、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等相关领域整体联动,政工干部、专家教授和社会化教育机构的力量互相配合。这不仅有助于消除“盲区”和“空白点”,而且会形成共向合力,实现全方位的引导。五是要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序性和连贯性的内在统一。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及人生观、世界观是按阶段或环节的排列循序反映出来的。每一个阶段或环节上的思想都有别于其他阶段或环节上的思想,既不能前后颠倒,也不会凭空产生,只能次第连续发展。但另一方面,各阶段、各环节上的思想总是关联渗透着的,前阶段或环节上的思想总是或多或少地渗透下阶段或环节上,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中,既要把握思想发展的阶段性,又要把握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坚持教育的阶段性、连贯性按照学生思想纵向发展的层次,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有序性。
三、实现“六化”,创新“十个方法”
(一)实现“六化”。一是要实现决策工作信息化,传统的经验决策正逐步让位给信息化的科学决策,调查研究和信息处理成为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职能,拿信息来决定,靠信息来指导,应该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二是要实现工作观念更新化。要与时俱进,从“以人为本”、“关怀发展”教育理念出发,确立“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主体意识教育”、“育人为本”、和“科学化管理”等工作理念,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三是工作格局多样化。那种标准化、程式化、八股化的老格局,将为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和多样化所取代。学生工作阵地要实现“八个转移”:即学生工作场所从教学区转向生活区;工作内容从教育管理转向服务;工作重点从依靠专职学生工作队伍转向学生自我教育组织;工作手段从原来的面向集体的正面灌输教育转向为面向个体的全面教育;工作的思维方式从封闭性思维转向开放性思维;工作的管理队伍从经验型转向专业型;工作的方法从经验型转向科学型;工作力量从单纯依靠学校工作人员转向社区、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广泛参与。四是要组织活动外延化。要充分启发和利用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依靠学生自我教育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性管理模式。在组织活动的外延化过程中,强调在做好党团组织活动和院(系)、班级组织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形成新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五是要理论成果操作化。要重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框架,加强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途径、规律、进程方法的探索研究,使其理论成果得到认同和接受,并应用到工作中去指导实践,摒弃“空”对“空”的理论研究。六是要学生工作者多能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如何,不仅仅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否具有精湛的常识水平和较高的业务水平,更取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内涵丰富,从工作职责上落实好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三位一体”。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是领导者,“更须注意言传身教的效果”,要真正成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学习的辅导者、心理的疏导者、生活的指导者。
(二)创新“十个方法”。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要根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务新内容,总结历史和现实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切实把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新特点,探索和寻求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符合规律性、富有时效性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一是创新课堂传授的方法,任何一个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讲授的“两课”、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在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角色。一个道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他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一定是最为广泛、深刻、持久的。这就是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为世范”;既要有学术水平,还要有品格、有人格,博学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使他们能自觉地接受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容易滋润当代大学生的心田。二是要创新党团活动的方法,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党组织要抓紧抓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方法把重点放在教育培养上,精心做好入党前后的教育培养工作,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三是要创新第二课堂活动的方法,创新开展第二课堂和 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又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功能。四是要创新社会实践的方法,通过参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军政训练、挂职锻炼各种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对理论知识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使之真正转化为他们的认识和信念。五是要创新熏陶的方法,要力求创设一个具有时代气息、高雅文明的 环境,如:校园的绿化、走廊文化、橱窗画廊、电视广播、社区管理、校园环境卫生、生活设施和条件的改善等,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六是要创新现代科技的方法,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宿舍、进社团”,实现教育载体创新,积极开发创新科技手段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发挥其长处,提高育人实效。七是要创新典型示范的方法,不仅要促进学生在理性认识上的提高,也要促进其在行为上的升华。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设立参照系,行为要建立起坐标杆,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来教育、引导、激励学生,示范人生价值的路标。实践证明,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教育,远比一般的讲道理效果要好得多。八是要创新自我教育的方法,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工作者和工作对象之间建立民主平等亲密友爱的关系,积极引导个体通过体验、思考、自励、自省等自我教育的方式把自我的感受、体验上升为做人的道理,转化为对真善美追求的内在动力。九是要创新寓教于管的方法,高校学生高尚思想道德的培养,良好风气的形成,既要靠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靠科学规范的严格管理。近年来,不少高校把对学生最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日常行为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各个层面的规章制度固定下来,以制度管理为保证,形成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把我们倡导的思想道德原则融于学生管理之中,把自律和他律、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十是要创新齐抓共管的方法,要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校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管理工作和后勤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的整体规划中,融合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高校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挖掘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形成合力,营造氛围,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局面。(作者系西安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