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学习资料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05-11-09
  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系统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的先导性、长期性和基础性是它最根本的特点。如果我们的经济结构还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是资源消耗型的,在追求经济增长时忽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那么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就很难真正得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就日渐凸显,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当前,全国上上下下都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应当使全社会进一步认识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使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得到更好的落实,真正做到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必先兴科教。我深信,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必将进一步推进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把教育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甚至首要职责,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促进教育的改革,使教育优先发展、超前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不竭的动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支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好务,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次重大机遇。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运用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更加主动地促进教育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推动教育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在贯彻和服务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实现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教育部党组在今年的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强调要坚持“两个为本”,即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要求做到“四个统筹”,即要统筹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统筹区域和城乡教育,统筹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些方面归结起来,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始终牢记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使命,紧紧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说到底是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但是,一方面,人民群众对现代化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这就构成了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基本矛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独生和少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使全体人民对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更加关注。因此,教育发展的任务必须首先集中到这样两个方向上:一是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满足全体人民群众对子女有学上这一基本需求,二是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子女上好学这一强烈愿望。

  “有学上”和“有好学上”是最重要的教育公平。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教育必须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当前,重点是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继续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到2007年,在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要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到2007年,使所有的农村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的政策,并解决好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同时,使以助学贷款为主的高等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有效运转。三是要进一步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着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到202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在当前阶段,还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教育需求,而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初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等的协调发展。

  让更多人有好学上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首先,必须始终把培养人摆在全部教育工作的中心。一方面,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尤其重要的是要把学生的成人成才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既是党和政府的最大期望,也是广大家长的最大期望。培养人的关键是教师,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坚定不移地建设人民教师这支队伍。教师的素质上去了,积极性提高了,创造性发挥出来了,办学水平才会有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我们要坚决地把当前教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统筹教育的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把提高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切实加大改造薄弱学校力度,促进城乡和区域内部的均衡发展。

  三、谋划发展、规划未来,制订好《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

  现在,《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这是又一个中长期的教育发展规划,将围绕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谋划发展、规划未来。这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光荣的任务,要求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站在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进行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认真分析形势,理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策略和政策思路。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将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教育必须率先实现现代化,成为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先导。教育如何更好地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实现更大的作为,这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针对这样的新形势,从国家战略层面作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规划,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也是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研制新《纲要》,就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教育工作中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当前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增强乘势而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性;更加深刻地分析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矛盾,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更加明确地提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凝聚全社会的力量,鼓舞广大教职工的精神;更加科学地规划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工作的思路与举措,使教育事业在健康的轨道上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新的更大发展一定能够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意义深远的巨大贡献。

  制定新《纲要》,就要体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更好地研究解决关系教育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环境下,如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解决好教育投入;在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差距的条件下,如何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如何更加充分地发挥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内在积极性等等,这都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和各方面的专家,集思广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制定和实施《纲要》的过程中,使这些问题得到更好的回答。

  教育事业是全民族共同的事业。让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日报》2005年4月8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