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培育创新型人才“森林”—— 四论建设创新型国家
作者:《科技日报》评论员 发布时间:2006-04-21
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是突破现代化建设人才瓶颈的迫切需要,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当前,我国人才分布的素质结构、学科结构等与创新型国家要求还有相当距离,突出表现在“四多四少”:初中级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传统学科、专业人才多,新兴学科、专业人才少;理论型人才多,实用型人才少;单一领域、行业、学科人才多,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少。统计表明,我国人才资源仅占人力资源总量的5.7%左右,而高层次人才资源仅占人才资源总量的5.5%左右。即便是现有的国内高层次人才资源中,能够把握世界科学前沿、做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尖子人才也很匮乏。因此,抓紧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大人才结构调整力度,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的重中之重。
要坚持全面提高与重点建设相结合。一方面,要看到局部的重点队伍在一定条件下影响人才队伍全局的质量;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才队伍全局对局部的重点队伍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全面提高是目的,重点建设是手段。我们要形成人才辈出的“人才森林”,而不是漂泊在低素质人群中的“人才孤岛”。创新型国家建设既需要不断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又需要抓住重点队伍积极建设,通过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培养政治家、优秀企业家和高级专家为战略抓手和重要目标,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划,特别是为青年人才在创新实践中脱颖创造条件。在做好“三支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这“两类人才”的建设工作。
要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人才结构调整分为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在人才增量的结构调整中,要注意培养性调整,发挥国民教育体系的作用,改革教育投入体制、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合理设置高等学校专业、学科,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在人才存量的结构调整中,特别是对人才分布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部门结构不合理问题,要注意使用性调整,制定灵活的用人政策,改进人才评价、吸引、激励等机制,鼓励人才合理流动。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一定要非常珍惜,以好的机制盘活用好,当前的一个重点任务是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特别是鼓励科技人才向企业分布。
要坚持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必须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为了规范人才市场建设,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又必须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要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发挥市场机制,就要真正建立人才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建立人才主要由群众、市场和社会评价的机制,这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的核心。政府宏观调整主要体现在抓好人才队伍的宏观规划、法规建设、分类指导、工作协调和提供服务上,这是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有序、规范、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整合人才资源的重要手段。
要坚持自主开发与积极引进相结合。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条件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既要加大自主开发人才的力度,又要加大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从国际人才竞争的态势来看,发达国家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这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也增加了我们引进人才的难度。因此,在人才工作中,要立足国内进行人才资源开发,坚持自力更生培养人才,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重点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目标是提高我国自主开发人才资源的能力。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只要真正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我们就一定能建设成一个创新型大国。(《科技日报》2006-3-29第1版)
要坚持全面提高与重点建设相结合。一方面,要看到局部的重点队伍在一定条件下影响人才队伍全局的质量;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才队伍全局对局部的重点队伍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全面提高是目的,重点建设是手段。我们要形成人才辈出的“人才森林”,而不是漂泊在低素质人群中的“人才孤岛”。创新型国家建设既需要不断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又需要抓住重点队伍积极建设,通过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培养政治家、优秀企业家和高级专家为战略抓手和重要目标,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划,特别是为青年人才在创新实践中脱颖创造条件。在做好“三支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这“两类人才”的建设工作。
要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人才结构调整分为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在人才增量的结构调整中,要注意培养性调整,发挥国民教育体系的作用,改革教育投入体制、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合理设置高等学校专业、学科,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在人才存量的结构调整中,特别是对人才分布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部门结构不合理问题,要注意使用性调整,制定灵活的用人政策,改进人才评价、吸引、激励等机制,鼓励人才合理流动。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一定要非常珍惜,以好的机制盘活用好,当前的一个重点任务是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特别是鼓励科技人才向企业分布。
要坚持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必须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为了规范人才市场建设,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又必须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要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发挥市场机制,就要真正建立人才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建立人才主要由群众、市场和社会评价的机制,这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的核心。政府宏观调整主要体现在抓好人才队伍的宏观规划、法规建设、分类指导、工作协调和提供服务上,这是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有序、规范、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整合人才资源的重要手段。
要坚持自主开发与积极引进相结合。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条件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既要加大自主开发人才的力度,又要加大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从国际人才竞争的态势来看,发达国家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这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也增加了我们引进人才的难度。因此,在人才工作中,要立足国内进行人才资源开发,坚持自力更生培养人才,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重点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目标是提高我国自主开发人才资源的能力。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只要真正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我们就一定能建设成一个创新型大国。(《科技日报》2006-3-29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