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院 以“三美”沁润预科生教育 不断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作者:罗顺意 来源:理学院 发布日期:2024-01-05 浏览次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求“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五年来, 理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面对预科生学业基础、思想认识、文化“三差异”,坚持党旗引领,从注重美德培养、尊重美学文化、促进美满和谐三个方面构建“三美”沁入预科生教育机制,积极探索预科生自主培养的创新路径,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美德之力凝心铸魂
美德不仅是个体的内在修养,更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学院党委考虑学生的社会背景与家庭影响,很关注学生品德教育与社会、家庭的交互作用。学院党委派专人在每年开学前和假期赴新疆等地开展社会实践和家访工作,通过结对帮扶制度和家访制度,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价值观,为其提供更为精准的品德教育。学院同时将入学教育工作充分前置,深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困难并认真研判。学生入学报到时,学院领导班子、系主任、学工干部召开家校联动专题新生家长见面会,围绕家长和学生关心的预科生自主培养、办学条件、校园环境、学生发展、规章制度等方面系统讲解,进一步搭建家校沟通桥梁。
“丰富的预科时光对大家的历练及未来的成长很有帮助,大家要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经管学院2021级哈萨克族本科生吾什肯·瓦里吾拉和2022级傣族本科生谢宗含在朋辈沙龙上对2023级预科生说。像这样的“石榴籽”互动已成为预科生一年成长的缩影。
美学之艺启智塑体
美学艺术与文化紧密相连,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和历史记忆。学院面对多样化学生的不同需求,在预科生培养方案中纳入《舞蹈鉴赏》《唐诗宋词》《汉语精读》等课程,在第二课堂以“听、看、读、说、写”五要素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为切入点,依托民族文字、民族语言、民族服饰、民族美食、民族乐器、民族风俗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通过线下活动和网络载体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沉浸式了解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风情,共同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三年来,预科生原创《石榴青春心向党》《红星照耀石榴青春》《石榴花开新时代》三部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MV作品,精心组织有艺术和文体特长的预科生站上校园主舞台,参与“同心杯”“民族文化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节”“校园舞蹈大赛”“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等校级以上文体和实践活动,同时组织学生诵读《梁家河》《共产党宣言》等,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来到西农后最大的感觉就是收获颇丰,受益满满,我对未来的大学生生活更加自信了!”来自贵州水族的预科2301班学生潘安琪本学期分别斩获了校第六届“民族青年说”爱国主义演讲比赛一等奖、校园主持人大赛冠军、校园十佳歌手荣誉称号,她以实际行动向师生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这是西农预科生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理学院坚持“红心”“暖心”“信心”护航,不断提升预科生培养质量,让石榴花开得更红。
美满之形凝心聚力
社会和谐与集体凝聚力对于预科生教育至关重要,在不同学生的鲜明文化标识和独特生活经历下有效实现和谐与团结,显得尤为关键。这不仅体现在对不同学生的尊重,更在于真正的理解和互动。根据学院前期调研,学校适时修订《 少数民族预科结业学生专业选择实施办法(试行)》,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合理设定预科转本科专业范围,统筹考虑学生专业志愿、学业思想政治表现和学业水平。学院党委安排党委委员每周通过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面对面谈话了解、帮助民族预科生,通过联学联建和党团联动两个有效抓手融入预科生教育实践,依托研究生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与预科生团支部共同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校史校情知识竞赛”“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民族民俗风采大赛”等品牌活动。设立“满天星”帮扶和“红研”计划,依托授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研究生党员组成学业帮扶梯队,同时建立“数悦坊”学业帮扶网站,与预科生“结对子”开展特色显著的学业帮扶活动50余次,在学业帮扶上和入党领航教育上为预科生保驾护航。“别松手!”“放心!不会松!”在学校绣山活动中心的预科生素质拓展训练中,学生互相鼓劲儿,在“不倒森林”游戏中组织学生手牵手、肩并肩,洋溢着美满的笑容。
“籽籽饱满,粒粒相拥。”预科生自主培养五年来,结业率保持100%,无一人因学业问题退学、辍学,优秀学生典型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