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大家

虞宏正

作者:  来源:《西农名家故事》  发布日期:2023-09-08  浏览次数:

27岁担任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前身)教授,20世纪50年代即是西北农学院一级教授,培养了侯光炯、熊毅、于天仁等多名院士,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著名胶体化学家、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被人们尊称为“教授的教授”的虞宏正。

“教授的教授”可不是虚名。虞宏正先后赴德国莱比锡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修,博学多识,学术造诣高深,教学艺术精湛。除专长理论化学外,对数、理、文、史也有较深入的研究,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德语、日语、俄语4种语言。

1938年,西迁陕西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与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国立西

北农学院,时任北平大学农学院教授的虞宏正受聘担任西北农学院农化系教授,从此将毕生

精力献给了黄土高原,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创建并组织领导了一批科研机构,为西北地区农业教育和科研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治学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教师应通晓本门学科的全貌和发展趋势,对本专业应当有所建树。”虞宏正对教学高标准、严要求,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向学生介绍本学科发展动向和新的有争议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听虞老师讲课,不但是天大的福气,而且也是一种令人陶醉的享受。比较难理解的物理化学,经他一讲却成了最容易明白的,可说是教育史上

的奇迹。”美国加州卫生厅高级研究师王泽民发自内心地赞叹。“虞老上课,满堂不讲一句废话。只要把他的讲话记录下来,就是一篇科学论述。”学生杜忠诚回忆说。

教学过程中,虞宏正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论“物理化学”还是“胶体化学”,都尽量和“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及农业生产联系起来,教学生亲自操作和观摩实物或模型,为学生设计制作了“热力学公式转动盘”,还经常到实验室或田间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习和科学研究。

1945年,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对于这种新式武器大家知之甚少。当时,虞宏正在学校专门作了一场有关原子弹知识的报告,他从原子结构入手,由浅入深,配合简明的图例,把神秘的原子弹构造和爆炸原理讲得清清楚楚,师生交口称赞其是“讲课的天才”。

虽为知名专家,但虞宏正慈祥和蔼、平易近人,只要师生请教,他总是有求必应。20世纪50年代分配到青海工作的农化系学生陈德清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写信求教,很快便收到虞宏正的亲笔信,瞬间让他感受到“师长的温暖”。“虞老师的‘举一反三’,从经验公式推

导上升到理论高度,这些对青年学子的启蒙和智慧上的开发无法估量。”他的学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胜盛赞道。

“搞科学研究,要采用新方法、研究新问题,即‘新瓶装新酒’,最能创新”,“工作要做得细致,材料精纯,以免引入意料之外的差异”,研究生吕殿青对导师的教诲印象深刻。对学生论文,虞宏正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从文字到结构,从数据到公式推导,从理论依据

到文献印证,不论耗费多大精力,自己一概不署名。他亲自教诲和培养了众多研究生、助手和进修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优异成绩。

1948年,为庆祝虞宏正教授任教25周年,国立西北农学院举行纪念活动,学生演出话剧《万世师表》,表彰其道德学问堪为典范。1962年,陕西电影公司还为虞宏正拍摄了《辛勤教学40年》新闻纪录影片。

虞宏正重视基础理论研究,20世纪30年代就在热力学研究方面发表有论著,并与石声汉教授合译卡布路考夫的《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等著作。“当前国际上土壤科学发展迅速,数学、物理、化学都渗透其中,形势需要我们向边缘学科迈进。”20世纪50年代,他提出并建立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土壤热力学”,筹划组建起一支研究队伍,除亲自介绍国内外热力学在土壤科学方面的应用外,还要求大家补学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1956年,虞宏正受命组建中国科学院在西北地区的第一个研究机构——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即现在的 水土保持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他主持建成西北地区第一个应用于农、工、医的同位素应用实验室,建成土壤侵蚀研究室和土壤监测精密仪器实验室等,亲自主持开展了新型细菌肥料、微生物固氮在农业上的应用以及地方病与生化微量元素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水土保持科研人才。作为第一届、二届、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九三学社中央科学文化委员会委员,虞宏正多次深入工

厂、农村和学校调研,提出许多重要提案与建议。此外,他还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并担任副院长,支持组建中科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1956年,花甲之年的虞宏正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心把自己的有生之年贡献给祖国和人民,他对自己肩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抓得更紧,不顾年高体弱,全力以赴投入工作。1959年,水保所同位素室示踪实验第一次开瓶,虞宏正不顾个人安危,亲临现场指导年轻人操作。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坚持进行了上百次空白实验,以确保辐射源安装一次成功。

1966年,生命垂危之际的虞宏正仍念念不忘祖国科教事业,将收藏的近千册国内外图书资料捐赠给水保所,把终生积蓄7万元人民币作为党费上交党组织。1988年,“虞宏正奖励

基金委员会”成立,用此7万元设立了“化学奖学金”,奖励青年学子。

1997年,虞宏正百年诞辰之际,30多个相关单位的代表与虞宏正教授的学生及生前好友齐聚水保所,隆重举行了虞宏正教授铜像安放仪式,大家共同纪念和缅怀他为中国科教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虞宏正(1897—1966),字叔毅,福建闽侯人,中共党员,胶体化学家、物理化学家、教育家。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在表面平衡热力学、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吸附、界面平衡热力学、BET吸附方程的统计本质等方面均有研究成果,对土壤化学和中国土壤的分区等尤有建树。创建西北生物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对开发和建设西北地区农业科教事业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Baidu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