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工作
首页» 校友工作» 校友活动» 躬耕基层办实事,田间地头解民忧
 

躬耕基层办实事,田间地头解民忧

作者:朱陇强 郑佳乐       发布日期:2023-11-19    浏览次数:

     

“只有深入乡土深处,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如何联系群众。”资环学院2020级博士、挂职杨凌示范区大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赵洪飞这样说。近年来,资环学院鼓励学生积极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实践,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以实际行动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K$0GPXYBUHUZE_ZFVT(GEQM.png

投身乡村振兴,熔铸不凡青春。赵洪飞所包抓的西小寨村位于城区规划范围以外,集体产业薄弱,村民收入主要以传统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通过调研发现,该村富民产业不足,农业产业大多处于小、散、多、杂的状态。赵洪飞针对西小寨村的产业现状,积极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充分考虑如何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学校老师的支持下,结合西小寨村的实际情况,赵洪飞决定引进蓝莓等产业,以新型集体经济模式(村集体+企业+村民)打造60亩高标准“莓类产业园”,年产值可达300余万元。除西小寨村外,他还全力推进各村集体经济项目落实落地,杜寨村利用闲庄空院开发的“共享菜园”和寨东村的花椒专用肥基地建设项目正在积极申请立项,其中杜寨村共享菜园项目已正式运行,直接年收入增加20余万元。他积极引进海外资本激发当地经济活力,先后两次与澳门荣曜集团进行会晤,初步达成集甘薯育苗、种植和研学的一二三次产业融合项目建设的合作意向。

立足科技小院,解民生之艰难。资环学院陕西永寿科技小院“‘锌硒’黄土,守护健康”项目针对当地居民锌硒营养摄入不足、地方性疾病发病率高的问题,自2008年起扎根小院开展田间试验。经过多年努力,筛选出高锌高硒小麦品种,建立高效锌硒肥施用技术,使小麦籽粒锌含量提高80%-100%、硒含量增加5-10倍,改善居民脑食锌硒摄入。对接当地政府、专业合作社和小农户,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小麦锌硒营养强化技术研发与推广,培养了贾永红、耿兴利等农业人才100余人。研发富锌富硒特色高值产品,推广应用锌硒施肥技术1万亩,带动提高经济效益414.5万元,推动了当地富硒富锌小麦产业的发展。通过小院培养,资环学院多名优秀毕业研究生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旱地小麦氨磷钾化肥定量减施技术”入选“2022年农业农村部粮油生产主推技术”,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服务乡村振兴。

扎根秦巴大地,收获野蛮成长。近两年,资源环境学院涌现出一批助力团成员前往镇巴县挂职锻炼。挂职镇巴县兴隆镇副镇长的张斌在走访水田坝社区香菇产业的时候,发现了香菇菌包感染的问题,随即联系食用菌应用技术专家、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杜双田教授。杜教授当即针对该合作社香菇种植情况提出了完善的防治措施,并援赠自己研发的专用消毒剂。因为防治及时,杂菌感染的情况得到控制,挽回了不少经济损失,也为他们发展香菇产业提供了技术保障。挂职镇巴县林业局副局长的杨荣康,先后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国家储备林项目编制、申报,下乡产业调研,组织筹备文化建设活动。在三元镇后湾村调研发现当地生产条件受限、生产力严重缺失、产业发展困难等问题后,结合后湾村的实际情况现形成了相关建议,极大改善当地产业发展问题。挂职八庙镇副镇长的李云龙,在职期间主动参与樱桃文化节助农网络直播活动,让当地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拓宽致富之路,成效显著;承担巴庙镇首届“村BA”的策划工作,为丰富当地群众业余生活贡献力量。

资环学院将继续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农林人才,鼓励学生到基层去,脚踏实地,知行合一,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在农村一线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秦一郎     终审:田长河

联系方式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邮编 : 712100

综合办公室电话 : 029-87080055

主管领导 : 闫德忠   网管员 : 李平 杨萍

版权所有:    资源环境学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