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一带一路”暨发展中国家“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科技培训班(第二期)结业典礼在 国际学院举办,分别来自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摩洛哥、卢旺达、荷兰、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的20名学员顺利拿到结业证书。
本期培训班针对“一带一路”暨发展中国家高级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政府职员而开设,为期16天,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暑期学校项目资助,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和杨凌示范区水务局主办,旨在促进国家间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领域的科技合作,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水土流失与土壤健康,“一带一路”水土流失现状、机遇和挑战,交流水土保持成果与经验,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土保持合作的战略框架,探讨未来合作机会与方式,为实现高质量合作与发展搭建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
本期培训班主要以全球气候变化下土壤侵蚀与土壤健康以及国际旱作农业发展现状等为背景,邀请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巴基斯坦PMAS拉瓦尔品第干旱农业大学、 等机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方向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从土壤侵蚀的环境原理与模型、全球变化与土壤健康、中国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成效与展望、水土保持先进技术与开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并将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旱作农业生产,以及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系统而全面的阐述。
为丰富培训班教学形式,全方位展现我国在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成效,培训班组织学员们参观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和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杨凌渭河湿地公园和周边的岭后水土保持示范园,回顾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历史演变过程,亲身目睹了黄土高原地区当前的生态环境,感受了“美丽中国”与“乡村振兴”建设的成就。
此外,培训班还组织学员们与在校留学生座谈交流,参观了 校区和博览园,以及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等杨凌标志性农业组织,展现了中国现代农业的蓬勃生机,和教育与科研领域国际合作的优势和潜力。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学员BEKKALIYEV Askhat表示,他的国家存在与中国类似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问题,中国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的成效,尤其是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以及对黄河的治理与保护,可以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学习的典范。他鼓励哈萨克斯坦学生申请来中国学习与生活,希望这个培训班能够持续,并期望有更多的中哈合作机遇与交流平台。
来自澳大利亚学员JANG Ho Jun表示非常荣幸参与了本次培训,培训班高效有序的组织形式,为每个学员的生活和学习的细心考虑,以及中国人的热情好客,都让他觉得非常温暖。本次培训班让他充分了解了中国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的理论框架、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力度。他表示中澳可以在土壤侵蚀相关领域的土壤数字制图进行合作与交流。
来自俄罗斯的学员FILIMONENKO Ekaterina表示,野外试验站与现代农业的参观考察让她印象极为深刻。中国水土流失治理卓有成效,黄土高原植被绿色显著。中国历史文化悠久,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迅猛。期待在RSF-NSFC项目、国际交换生与授课、国际学术领军人员计划项目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为以后展开长期持续的中俄两国科研合作奠定基础。
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考察“美丽中国”与“乡村振兴”建设示范村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