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2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集中组织500余支实践团队超7000余名师生奔赴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四川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理论宣讲、科技支农、文化宣传、教育帮扶、环境保护、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广大青年学子主动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在实践中成长、在基层锻炼中成才。
怀抱梦想,强化校际协同,筑牢精神根基
2024年暑假,校团委联合沿黄涉农8所高校,组织60支实践团的700余名师生联合开展农林学子观“大河之治”专项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以观察者、宣传者和亲身实践者的身份,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与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联合组队,开展“田园使者西部行”专项实践活动,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相互交流、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与浙江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围绕“跟着总书记脚步看中国”主题,开展心怀“国之大者”,青春告白祖国主题实践活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林学院2021级冯育璠感慨道:“这次实践,使我更加坚定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传统农业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在智慧农业赛道上跑出中国速度,彰显中国力量”。
脚踏实地,强化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
暑期,40名青年学生骨干在咸阳长武县、宝鸡岐山县、渭南富平县、榆林定边县、汉中留坝县及杨陵区等6个区县28个乡镇团组织进行不少于20天的实岗锻炼,形成“基地工作站+青年实干家+硕博服务团”的长效服务模式。
“在留坝县文旅投资集团的挂职经历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它不仅让我对家乡的文旅产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留坝人,刘欣玉还是我校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今年暑假,她回到家乡,担任县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团建指导员,主要参与县民宿发展、电子商务发展以及文旅相关活动举办的协助工作,“希望我以此次实践为契机,继续深耕文旅领域,为推动家乡文化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设计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时,校团委高度注重项目联动和品牌互动,集中组织12名学生参与陕西省政府见习、31名学生参与杨凌示范区政务见习、40名学生参加陕西“青年实干家计划”,另有175名学生报名参加“扬帆计划”活动,313名学生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团,531名学生参与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广大青年学子到各级政府机关和国企单位开展政务服务、社区实践、企业实习、兼职锻炼,以青年视角、青年方式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敢想敢为,强化校企协作,彰显青年担当
“我深切感受到了地方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和关怀,用我所学的农学专业为农业发展作一点贡献,我在这很有价值体现感和成就感。”伊犁州林科院引进人才校友马友福面对来自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充满希望和干劲。
2024年暑期,校团委联合就业指导中心,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重要论述,以就业育人为导向,聚焦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组织大学生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在全国选定新疆、河北、四川、山东、深圳、杭州等6个就业典型省份和城市,通过问卷调研、职业体验、职业访谈等多种方式与当地组织人社部门及不同行业的代表性企业沟通合作,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反馈评价、用人单位需求和岗位实际,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意识与能力,形成学生学业与职业双向互动的良性机制。
“‘农业职业经理人’是一个新兴职业,为涉农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平台,也为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作为农业高校学子,我们要抓住农业发展的新机遇,在农业领域施展拳脚。”参观完徐水区卓正神农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司志泽兴奋地说。
善作善成,强化实创结合,服务国家战略
今年暑期,信息工程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姚卓含作为《与“菌”同行——多季“智慧”羊肚菌,撑起农民“致富伞”》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前往甘肃省平凉市玉都镇、陕西汉中略阳、杨凌五泉汤家村等地持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提供稳收菌种、营养袋配方以及全流程数字化项目管理,结合实地培训,监测指导,定期回访帮助农民实现智慧种地,同时进行试验推广,为当地农业技术的革新、当地农民的致富提供新动力。”姚卓含介绍起项目和实践计划时,滔滔不绝。
2023年起,校团委打造“项目制”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模式,自此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师生共创、校地协同,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助力“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的社会实践新模式应运而生,涌现出农学院冯永忠教授团队《“发展成就”——陕西省“千万工程”实施状况大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白永生教授团队《“文明文化”——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生命学院易华副教授团队《“美丽中国”——以生命智慧保护秦岭生物多样性》,人文学院刘鹏副教授团队《“中国之治”——法治护航乡村振兴中的基层社会治理》等高水平实践团队。通过“揭榜挂帅”,促进学院、各学科打破专业壁垒,一线教师“主动跨界”,进一步提升实践成果应用的实际价值,为乡村振兴战略常态化、专业化和科学化贡献“西农力量”。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断引导学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广大青年学子主动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凝练总结出的“1245+N”大学生社会实践西农模式得到教育部、团中央、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的高度认可,学校连续26年获评全国暑期“三下乡”优秀单位。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