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农学院】“四个聚焦”着力提升暑期社会实践育人成效

为把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农学院深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功能,通过“四个聚焦”,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聚焦组织保障,强化育人合力。学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提前谋划、扎实部署,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做细做好。一是健全指导机制,学院充分利用班团活动,通过主题分享、学讨论,激发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在实践开展前期通过交流培训和出征仪式,邀请往年优秀实践团队分享经验,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示范作用;在实践开展中期强化过程保障管理,通过召开安全教育培训会和每日报告制度,建立由团干部、专任教师组成的实践工作保障团队,确保社会实践顺利开展。二是搭建实践平台,先后与宁夏红寺堡区滩羊科技小院、渭南市潼关团县委、汉中市宁强团县委达成合作意向,通过校地合作整合校内外社会实践资源。三是拓宽宣传渠道,学院在官方微信、网站开设“暑期三下乡”专题板块,成立暑期三下乡实践新闻稿宣传工作小组,积极指导团队投稿,为青年学生投身实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聚焦思想引领,传承红色基因。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社会实践全过程,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多个实践团队参与到传承红色基因实践活动中,通过深入红色基地、面对面开展理论宣讲,引导青年学子切身感受红色历史的独特魅力,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感知红色记忆。在潼关党史主题公园,实践团队面对鲜红党旗庄严宣誓,踏上600米的“复兴大道”,从“建党篇”走到“新时代篇”,深刻领会党的百年光辉历程;通过走访红色精神传承人、老党员以及退伍老兵,实践团队对话红色人物,聆听民族英雄人物穿越烽火的奋斗故事,追溯他们披荆斩棘的革命足迹,感受那份深植于心的初心使命;实践团队参观杨震廉政博物馆、文化博览园等教育基地,依托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社在调研地开展展馆讲解、党史宣讲等服务,讲好传播好新时代奋斗实践和中国发展故事。

聚焦社会需求,厚植家国情怀。学院围绕国家社会发展需求,共组建2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宁夏、内蒙古、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乡村一线,聚焦乡村振兴、国情观察、民族团结、科普服务、文化艺术等方面展开实践活动,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深刻体悟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一是学研结合助力产业发展,通过产教融合,各实践团队走进田间地头,深入现代农业产业园、瓜果蔬菜基地,由专业指导教师全程带队参与实践调研,师生协作发挥农学专业特长帮助企业、农民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和发展难题。二是问卷调研助力政府决策,各实践队伍贴合实践主题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发现问题,分析数据、形成报告,为调研地政府有关部门解决民生、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信息。三是宣传推广助力文化传承,各实践队伍深入非遗文化产业园、非遗展览馆,对话非遗传承人,通过走访体验和实地拍摄,深度宣传推广当地文化,引导青年学子当好传统文化传承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

聚焦基层服务,锻造实践本领。学院注重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与实干本领,积极搭建平台、拓宽渠道,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开展实实践,将培养教育学生与服务基层事业结合起来。一是以“扬帆计划”“炬火计划”“返家乡”政府见为依托,围绕政务实践、文化宣传、社区志愿服务、基层治理、实地调研等主要实践内容,引导大学生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在实践中充分感受家乡变化,增强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博士生曹锡城在长武县担任团县委团建指导员,为当地经济发展、农业发展、环境保护贡献青春力量。二是访企拓岗,对接正肽生物、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浙农集团、丰农控股、百果园等多家农业行业龙头企业,为学生提供暑期企业实机会,引导学生在生产技术一线加深专业行业认知,积极搭建从“实”到“就业”的桥梁。通过一系列暑期个人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工作水平,促进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