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成果

【科研新进展】(567)经管学院阮俊虎教授团队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阮俊虎教授团队在《农业经济问题》发表题为“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逻辑建构、水平测度与动态演进”的最新研究成果。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雷坤洪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阮俊虎教授为通讯作者。

图2 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核密度估计_副本.png
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核密度估计

长期以来,“大国小农”一直是中国农业的基本格局,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始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核心任务。小规模、半自给、业化的小农户经营常面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低等生产困境。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选择。深入剖析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逻辑、系统评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情况、厘清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规律,对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和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理论内涵赋予了新的阐释,认为建设基础设施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现实基础,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和优化外部环境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实践需要,实现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关键目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是基础设施、主体环境、服务成效的逻辑集合。在此逻辑建构下创新性的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Kernel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科学探讨。

图1 五大经济区及三大粮食功能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变动趋势

图2 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核密度估计

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逐年上升,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低北高”空间分布格局;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区域差异整体呈缩小趋势,地区内差异是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存在明显地区优势;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差距逐渐扩大,极化现象逐年减弱,逐步呈现区域梯度演变格局;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性,东部地区多表现为高-高和低-高型集聚,西部地区多为低-低型集聚,存在“高水平发展极”与“低水平发展陷阱”并存分异规律。因此,应多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区域协同发展,以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

该研究得到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基于区块链的数农业服务平台运作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托管平台下基于能合约的苹果植保无人机调度优化”(72271202)、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服平台下陕西省苹果植保无人机服务定价调度与提升策略研究”(2020R020)、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数字农业管理理论与方法”(2021JC-21)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4wkQyjAcIEdhO9mtck1qacRmDQyBm2psoOx92Uhj26khctJYdnVmqXPVi_djXTHmqjCNVCWMaMXvvyN8j_Z21EcLruVVG0-obhbL1gE4WRQE5V38-jLqA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gb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

Baidu
map